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巨著
回答人類「我們從哪裡來」的終極追問

  「適者生存,不適者注定淘汰!」
  「弱者就該從世界消失!」
  人類進入地球舞台的時間極為短暫,卻為地球帶來前所未見的浩劫。
  一百五十年前,人們對達爾文「物競」與「天擇」的嚴重誤會與扭曲,
  曾造成十九世紀帝國主義掠奪其他國家,乃至如今重大的環境災難。

  楊照導讀思想大師經典:讀什麼?為何讀?怎麼讀?
  <十九世紀三部曲①>

  為「人」定座標
  三大終極追問: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們是誰?
  三大思想巨人:達爾文、馬克思、佛洛伊德
  三大經典巨著:《物種起源》、《資本論》、《夢的解析》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與《資本論》改變了人與社會的關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改變了人與自身的關係。

  一百五十年前,達爾文寫下的《物種起源》顛覆了基督教文明中的世界觀,
  也改變了往後人類的命運。他的學說被誤用、扭曲與嫁接。
  帝國主義為擴張找到理由,貪婪的人類找到藉口,趕盡殺絕其他物種。
  如今,高坐地球舞台寶座的人們,卻面臨王者的寂寞:
  看似浩瀚的海洋沒有魚了,大量的物種瀕臨滅絕,我們強盛得只剩下我們自己了。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具有反省能力的物種,
  此時此刻還原達爾文,或許能為世界的未來,找到一點希望。

  被誤讀與扭曲的經典之書

  一百五十年前,達爾文寫下的《物種起源》顛覆了基督教文明中上帝創造萬物的世界觀,震驚了全世界,甚至可以說改變了往後人類的命運。然而達爾文的學說也跟馬克思主義一樣,一提出後便遭到廣泛的誤讀與扭曲。根據達爾文的說法,物種會競爭,然而競爭的對象是同種,而不是如後人扭曲的與其他異種的競爭。「天擇」也被曲解成強壯完美的物種便有權力消滅與淘汰其他物種。

  還原演化論,正確理解達爾文

  達爾文提出的主張被誤讀,後來甚至被帝國主義者挪用,成為侵略弱國的藉口。列強打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旗幟,向外擴張,侵略弱小國家。荒謬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並非奠基在達爾文的論證支持上,甚至可以說,長久以來,我們所認知的「物競天擇」根本是誤會了達爾文。

  演化從來不是一條直線的路,而是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裡面,人類的出路有不同的可能性,實際的路不是演化論決定的,但我們必須理解演化作用的範圍是從哪裡到哪裡,邊界又在哪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並在「98新聞台」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

  現代經典細讀──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以及《在地球物種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合為<十九世紀三部曲>。

  個人部落格:
  blog.roodo.com/yangzhao

目錄

作者序
目次
第一章 從《物種起源》的地位談經典存在的意義
第二章 《物種起源》的時代背景
第三章 達爾文以前的物種起源
第四章 圍繞創造論而生的《物種起源》
第五章 達爾文的超越與限制
第六章 對達爾文的質疑及其答辯
第七章 人類文化與物種演化
第八章  演化論的陷阱與影響
 

總序

為「人」定座標—「現代」從哪裡來?


  「人是什麼?」這是個貫串古今,不同文化、不同社會都曾經認真探索的普遍問題。甚至我們可以退一步後設地說:作為人的第一條件,人和其他萬物都不一樣的根本差別,就在於只有人反身自問:「人是什麼?」不只是問,而且反覆地問。之所以在幾千年的文化歷程中反覆問「人是什麼?」,也就是因為同樣的問題,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的大腦中,有不同的答案。問題一直在那裡,卻引出了千百般不同變貌的答案,始終無法穩固確定,於是這個問題就持續留著,持續騷擾、困惑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即便是不思考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意識這個問題存在的人,實質上也擺脫不了這個永恆、巨大問題的陰影。畢竟,每個社會都是依照對於這個問題的基本想像與理解而組成的,生活在社會裡,無論接受或反抗社會訂定的律則,一個人也還是離不開這個問題。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西方社會以「上帝」作為「人是什麼?」的終極答案。人是由上帝所創造的,依照上帝的意志而形成的,上帝是一切的源頭。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社會以「傳統」作為「人是什麼?」的終極答案。人是傳統與歷史的產物,傳統與歷史中保留了充分的經驗與智慧,決定了人應該如何思考、如何生活。西方人困惑時,就求助於上帝與代理上帝意志的教會;而中國人困惑時,就乞靈於傳統與記錄傳統真理的經典。

  但這樣的時代過去了。十九世紀的巨變,推翻了上帝的權威,也推翻了傳統的真理地位。我們活在一個很不一樣的「現代」環境中,「現代」有其和西方或中國傳統都完全不同的規則與秩序,並籠罩、統轄著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

  我一直相信,也一直主張:現代人應該要了解現實生活的來歷。我們今天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坐在炕上、墊子上;我們今天認為的漂亮房子長得方方正正,有大片透光的玻璃;我們今天的女人穿裙子,穿高跟鞋,畫著凸顯眼睛輪廓的妝;我們今天相信人生最重要的經驗是談戀愛,相信戀愛是婚姻的前提……這些都是現代生活的根本現實,卻都不是歷史上的必然,而是從十九世紀之後才發展出來的「現代」意識、「現代」價值。

  這種「現代」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我們的生活沒有一天離得開錢,錢包裡有多少錢,存摺裡列出的數位多大如此重要?為什麼現在絕大部分國家沒有皇帝、沒有國王?為什麼我們周圍的空間裡充滿了用尺和圓規畫出來的幾何線條,對於不直不圓的線條我們就覺得醜陋、不舒服?帶著這樣的疑惑,追究這些切身的「為什麼」,必定會將我們帶到十九世紀的歐洲,回溯到那個時代產生的一些重大主張與觀念。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些十九世紀歐洲產生的主張與觀念,構成了「現代」的基礎,變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基本評判標準。

  可以這樣說:雖然人還是人,但從十九世紀之後,人被放置在一套新的座標上。在上帝與傳統的權威失效後,「人是什麼?」被徹底重新探索、重新解釋,原來用來定位「人」的舊系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系統。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套新系統隨著歐洲勢力的發展,被傳播到全世界,將愈來愈多的人統納入這個系統裡來。今天,要了解自己是誰,了解自己的生活,乃至要批判、改革、反叛現實,我們都需要先認真看待、認真察知這套系統。

  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在這套系統形成過程中,產生過最大的作用。達爾文、馬克思及佛洛伊德,《物種起源》、《資本論》及《夢的解析》,「進化論」、「階級論」及以潛意識為核心的「精神分析學」,從此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或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和這個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徹底不一樣了!

  達爾文改變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馬克思改變了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佛洛伊德進一步改變了人和自身之間的關係。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像是三圍的座標般,將人放置到全新的空間裡,逼迫人重新省視自己的定位。

  不管過了多少年,只要我們還活在「現代」的系統與座標中,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就不會過時。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不是歷史的陳跡,而是我們想要清醒、明白地活在今天的世界時,始終有用的線索與指引。重訪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反而是最能讓我們得到足以應對現實的智慧的直接途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35992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4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一章】從《物種起源》的地位談經典存在的意義(節錄)
 
一、為什麼要讀經典,以及如何閱讀經典?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關於「經典」有一個最簡單、卻也最精確的定義──我們談論得最多,但是讀得最少的書。為什麼談論的最多,又為什麼讀得最少?因為被認定為經典的書,都曾在這個世界上發揮過很大的影響與作用。經典發揮作用的時代裡,受到這些書影響的人,會用各種正面或反面的方式引用這些書。
 
以達爾文為例,自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掀起討論熱潮之後,任何一個人談到生物變化,都不能不提到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書裡曾經說了什麼什麼。信仰、崇拜達爾文的人會說:就算你們不相信我講的,你們總該相信達爾文吧?用這種態度大量引用《物種起源》,解釋達爾文講了什麼。換做達爾文的論敵,他會不懷好意地說:你們聽聽看,這個叫達爾文的人,荒謬到會講出這種話來。
 
真正發揮過很大作用的經典,會反覆的被別人所引用、被人談論,因而取得了特殊的地位,讓大家覺得、讓大家相信,這些是不能不讀的書。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書,一個人一輩子能夠讀幾本?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有一天坐在家裡,突然有了一個念頭,想要認真好好算算自己到底讀了多少書?算過之後,忍不住進一步算:那麼自己一生又能夠讀多少書呢?這不是什麼困難的問題,先算算人一輩子能讀書的日子有多少,再算算平均大概要花多少時間讀完一本書,兩個數字兜在一起,馬上就知道了。芥川龍之介算完了之後,竟然就無可抑扼地大哭一場。為什麼?他發現:自己一生了不起只能讀三千本到四千本書,就這麼多。光是在台灣,一年出版兩三萬種新書,可是就算很認真的讀書人,如芥川龍之介者,一生都只能讀三、四千本!
 

 

 

 

【關於永久禁止出國巡展文物的那些事兒】 在中國國家文物局到目前已經發布了好幾批禁止永久出國巡展的文物名單,很多朋友肯定會有疑問,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規定,這些文物都有什麼特殊性呢?下面筆者慢慢的為大家答疑解惑,您聽好啦。 第一點,對於不能出國的文物其實的分類別的,首當其衝的是中國古代出土的古代屍體,絕對禁止外出展覽,一個是因為道德倫理的問題,一個是這種特殊文物是不能經常的進行移動的,因為他的保存條件非常的嚴苛,一旦出現意外,就可能造成古屍氧化變形變黑,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所以這類的文物是絕對禁止出國的,比如馬王堆的辛追老奶奶。 第二點,對於元代以前的珍貴書畫也是絕對禁止出國的,原因很簡單,書畫這類的文物保管非常苦難,而且每每展出一次都對其是一種傷害,而且這類文物都具有唯一性,所以這類文物原件是不許出國展出的,就是在國內也是N年不得見的。 第三點,對於年份久遠的青銅器,瓷器,由於年代極遠且大都為獨品,在運輸的過程中易碎,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也很大,所以這類文物中的無價之寶,都絕對禁止出國展出的,比如說曾侯乙的青銅器,何家村的金銀器,大宋的汝窯,唐代的壁畫,以及商代婦好墓中的一些珍貴文物等。 ......... 所以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為我們國家擁有這麼多珍貴的文物而自豪,為我們中華民族這樣厲害的歷史而自豪,總有一天,我們肯定會回到世界NO1的。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b3e44r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117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中州科大附近推薦缺乏食慾中醫推薦秀水腎臟功能異常看什麼科線西頻尿改善中醫診所北斗壓力大中醫推薦
二水睡不著中醫推薦 北斗胸悶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彰師大附近推薦長期頭暈治療中醫 二林呼吸困難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草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集集焦慮不安治療中醫 彰師大附近推薦口內疼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網路評比不錯的彰化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草屯喉嚨異物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田中手抖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vx38ac41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