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這套叢書是十四位名家半生著述精華所在,精采可期,將是臺灣史研究的一座豐功碑及里程碑,可以藏諸名山,垂範後世,開啓門徑,臺灣史的未來新方向即孕育在這套叢書中。展視書稿,披卷流連,略綴數語以說明叢刊的成書經過,及對臺灣史的一些想法,期待與焦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志宇


  1965年出生於臺灣彰化縣田中鎮,1988年移居臺中。現為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專任教授,曾任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所長、臺灣古文書學會理事長、臺灣口述歷史學會理事等職。專攻臺灣史、臺灣宗教及民俗、方志學,並對近代中國史頗有涉略,著有《臺灣的恩主公信仰》、《苑裡慈和宮志》、《儒家思想的實踐者-廖英鳴先生口述歷史》、《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等書,編有《片雲天共遠》、《傳承與創新-逢甲大學近十年的發展,1998-2007》、《閩臺神靈與社會》、《大里市史》等書,並著有相關論文三十餘篇,也參與《集集鎮志》、《竹山鎮志》、《苑裡鎮志》、《外埔鄉志》、《臺中市志》、《南投縣志》、《新修彰化縣志》、《大村鄉志》、《續修南投縣志》等方志的寫作,論述豐碩。

汪毅夫

  1950年3月生,臺灣省臺南市人。曾任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現任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撰有學術著作《中國文化與閩臺社會》、《閩臺區域社會研究》、《閩臺緣與閩南風》、《閩臺地方史研究》、《閩臺地方史論稿》、《閩臺婦女史研究》等15種,200餘萬字。曾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7項。

卓克華

  文化大學史學碩士,廈門大學歷史博士。曾先後兼任過中山、空中、新竹師範、中原、中國醫藥、中國技術、文化等等大學教職,現在佛光大學歷史系所為專職教授。先後擔任過臺灣眾多縣市的古蹟審查委員,現為文化部古蹟勞務主持人之一。早年專攻臺灣經濟史,近二十年轉向古蹟史、宗教史、社會史,撰寫古蹟調查研究報告書超過八十本,已出版學術著作有《清代臺灣行郊研究》、《從寺廟發現歷史》、《寺廟與臺灣開發史》、《古蹟.歷史.金門人》、《竹塹媽祖與寺廟》、《民間文書與媽祖廟之研究》、《臺灣古道與交通研究─從古蹟發現歷史卷之二》,著作等身,為臺灣知名學者。

周宗賢

  臺灣臺南市人,生於1943年。文化大學史學碩士。曾任淡江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主任、所長,內政部暨文建會古蹟評鑑委員。現任淡江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臺北市、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學術專長為臺灣史、臺灣民間組織、臺灣文化資產研究、淡水學等,著有《逆子孤軍──鄭成功》、《清代臺灣海防經營的研究》、《黃朝琴傳》、《臺南縣噍吧哖事件的調查研究》、《淡水輝煌的歲月》等。是臺灣知名的臺灣史、臺灣文化資產研究的學者。

林仁川

  1941年10月出生於龍岩市。1964年復旦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1967年研究生畢業。教育部文科百所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兼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常委、廈門市政協副主席。現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廈門市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大陸與臺灣歷史淵源》、《閩台文化交融史》、《臺灣社會經濟史研究》、《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閩台緣》等多部專著。編寫十三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海峽兩岸歷史淵源》劇本和國家級博物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客家族譜博物館》展覽文本。在國內外各種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多次承擔國家文化出版重點工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教育部文科重點項目,均任課題組長。主持編寫《現代臺灣研究叢書》、《圖文臺灣》、《中國地域文化通覽──臺灣卷》、《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分冊》。曾多次榮獲全國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林國平

  歷史學博士,兩岸協創新中心福建師範大學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高等院校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主要從事閩臺民間宗教信仰研究,代表作有《林兆恩與三一教》、《福建民間信仰》、《閩臺民間信仰源流》、《籤占與中國社會文化》等。

韋煙灶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地理學】(2003)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學術專長:鄉土地理、水文學(地下水學)、土壤地理學、地理教育

  主要著作(專書):《鄉土教學與教學資源調查》(2002)、《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土壤篇)》【與郭鴻裕合著】(2010)、《與海相遇之地:新竹沿海的人地變遷》(2013)

  研究領域:早期的研究偏向於自然地理學,奠定後來地理研究之厚實知能。2004年以後的研究重心逐漸轉向鄉土地理、歷史地理(閩客族群關係)與地名學研究,已發表相關學術期刊論文約40篇。

徐亞湘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兼任教授、《戲劇學刊》主編、中華戲劇學會理事、華岡藝校董事。學術專長為臺灣戲劇史、中國話劇史、中國戲劇 及劇場史。著有戲劇專書《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Sounds From the Other Side》、《臺灣劇史沉思》等十餘冊。

陳支平

  1952年出生,歷史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部主任委員、國學研究院院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兼任中國西南民族學會會長、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朱子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主要著作有《清代賦役制度演變新探》、《近500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明史新編》、《福建族譜》、《客家源流新論》、《民間文書與明清賦役史研究》、《歷史學的困惑》、《透視中國東南》、《民間文書與明清族商研究》、《臺灣文獻與史實鉤沉》、《史學水龍頭集》、《虛室止止集》等,編纂大型叢書《臺灣文獻彙刊》100冊等。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訪問美國時,曾把《臺灣文獻彙刊》作為禮品之一贈送給耶魯大學。是書2009年入選「建國60周年教育成就展」。

陳哲三

  1943生,南投縣竹山鎮人,東海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畢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退休。先治中國現代史,著有:《中華民國大學院之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鄒魯研究初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80)、《中國革命史論及史料》(臺北,商務印書館,1982)、《問學與師友》(臺中,大學圖書供應社,1985)等書。後治臺灣史,著有《竹山鹿谷發達史》(臺中,啟華出版社,1972)、《臺灣史論初集》(臺中,大學圖書供應社,1983)、《古文書與臺灣史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教學研究之餘,又主修《逢甲大學校史》(未刊稿,1983)、《集集鎮志》(南投,集集鎮公所,1998)、《竹山鎮志》(南投,竹山鎮公所,2001)、《南投縣志》(南投縣政府,2010)、《南投農田水利會志》(南投,南投農田水利會,2008)等書。

陳進傳

  1948年生,台灣宜蘭人。淡江大學歷史系、歐洲研究所畢業,曾任宜蘭大學副教授、教授,嶺東科技大學教授,現為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教授。早年先治明史,著有論文多篇,其後研究轉向宜蘭史,並曾擔任宜蘭縣文化、文獻、古蹟、藝術各種委員會委員及宜蘭縣政府顧問,撰述《清代噶瑪蘭古碑之研究》、《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擺厘陳家發展史》(合著)、《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合著)、《宜蘭布馬陣—林榮春生命紀實》(合著)、《宜蘭的傳統碗盤》(合著)等及論文約80篇。

鄭喜夫

  台南市籍澎湖人,民國三十一年生。財校財務科畢業、興大歷史所碩士。高考會審人員考試及格。曾任臺灣省及北、高二市文獻會委員,內政部民政司專門 委員。編著有臺灣史管窺初輯、民國連雅堂先生橫年譜、民國邱倉海先生逢甲年譜、清鄭六亭先生兼才年譜、重修臺灣省通志財稅、文職表、武職表、武職表三篇、南投縣志商業篇、臺灣當代人瑞綜錄初稿等書十餘種。

鄧孔昭

  1953年生,福建省三明市人。1978年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系任教。1982年轉入臺灣研究所。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教授。1996年起,兼任臺灣研究所副所長,2004年改為副院長。2012年退休。現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調創新中心成員。

  已經出版的著作有:《臺灣通史辨誤》、《鄭成功與明鄭在臺灣》等。

戴文鋒

  1961年生,臺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日本國立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客員研究員,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學術領域為臺灣史、臺灣民俗、臺灣民間信仰、臺灣文化資產,重要專著有《府城媽祖行腳》、《萬年傳香火、世代沐法華──萬華寺廟》(以上2002)、《萬華観光案內》(2004)、《走過‧歷史‧記憶──鏡頭下的永康》(2008)、《萬年縣治所考辨》(2009)、《東山鄉志》、《在地的瑰寶──永康民俗祭儀與文化資產》、《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以上2010)、《九如王爺奶回娘家傳統民俗活動之研究》(2013)、《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2014)、《山谷長歌――噍吧哖事件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2015)等十餘冊。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初編)即將印行,忝為這套叢刊的主編,依出書慣例不得不說幾句應景話兒。

  這十幾年我個人習慣於每學期末,打完成績上網登錄後,抱著輕鬆心情前往探訪學長杜潔祥兄,一則敘敘舊,問問半年近況,二則聊聊兩岸出版情況,三則學界動態及學思心得。聊著聊著,不覺日沉西下,興盡而歸,期待半年後再見。大約三年前的見面閒聊,偶然談出了一個新企劃。潔祥兄自從離開佛光大學教職後,「我從江湖來,重回江湖去」(潔祥自況),創辦花木蘭出版社,專門將臺灣近六十年的博碩論文,有計畫的分類出版,洋洋灑灑已有數十套,近年出書量及速度,幾乎平均一日一本,全年高達三百本以上,煞是驚人。而其選書之嚴謹,校對之仔細,書刊之精美,更是博得學界、業界的稱讚,而海峽對岸也稱許他為「出版家」,而不是「出版商」。這一大套叢刊中有一套《臺灣歷史文化叢刊》,是我當初建議提出的構想,不料獲得彼首肯,出版以來,反映不惡。但是出書者均是時下的年輕一輩博、碩士生,而他們的老師,老一輩的名師呢?是否也該蒐集整理編輯出版?

  看似偶然的想法,卻也是必然要去做的一件出版大事。臺灣史研究的發展過程,套句許雪姬教授的名言「由鮮學經顯學到險學」,她擔心的理由有三:一、大陸學界有關臺灣史的任務性研究,都有步步進逼本地臺灣史研究的趨勢,加上廈大培養一大批三年即可拿到博士學位的臺灣學生,人數眾多,會導致臺灣本土訓練的學生找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二、學門上歷史系有被社會科學、文學瓜分,入侵之虞;三、在研究上被跨界研究擠壓下,史家最重要的技藝──史料的考訂,最後受到影響,變成以理代証,被跨學科的專史研究壓迫的難以喘氣。中研院臺史所林玉茹也有同樣憂慮,提出五大問題:一、是臺灣史研究受到統獨思想的影響;二、學術成熟度仍不夠,一批缺乏專業性的人可以跨行教授臺灣史,或是隨時轉戰研究臺灣史;三、是研究人力不足,尤其地方文史工作者,大多學術訓練不足,基礎條件有限,甚至有偽造史料或創造歷史的情形,他們研究成果未受到學術檢驗,卻廣為流通;四、史料收集整理問題,文獻資料躍居成「市場商品」,竟成天價;五、方法問題,研究者對於田野訪查或口述歷史必需心存警覺和批判性。

  十數年過去了,這些現象與憂慮仍然存在,臺灣史學界仍然充滿「焦慮與自信」,這些焦慮不是上文引用的表面問題,骨子裡頭真正怕的是生存危機、價值危機、信仰危機,除此外,還有一種「高平庸化」的危機。平心而論,臺灣史的研究,不論就主題、架構、觀點、書寫、理論、方法等等。整體而言,已達國際級高水準,整個研究已是爛熟,不免凝固形成一僵硬範式,很難創新突破而造成「高平庸化」的危機現象。而「高平庸化」的結果又導致格局小,瑣碎化、重複化的現象,君不見近十年博碩士論文題目多半類似,其中固然也有因不同學門有所創見者,也不乏有精闢的論述成果,但遺憾的是多數內容雷同,資料重複,學生作品如此;學者的著述也高明不到哪裡,調研案雖多,題材同,資料同,析論也大同小異。於是乎只有盡量挖掘更多史料,出版更多古文書,作為研究創新之新材料,不過似新實舊,對臺灣史學研究的深入化反而轉成格局小,理論重複,結論重疊,只是堆砌層累的套語陳腔,好友臺師大潘朝陽教授,曾諷喻地說:「早晚會出現一本研究羅斯福路水溝蓋的博士論文」,誠哉斯言,其言雖苛,卻是一句對這現象極佳註腳。至於受統獨意識形態影響下的著作,更不值得一提。這種種現狀,實在令人沮喪、悲觀,此即焦慮之由來。

  職是之故,面對臺灣史這一「高平庸化」的瓶頸,要如何掙脫困境呢?個人的想法有二:一是嚴守學術規範予以審查評價,不必考慮史學之外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身份認同等,二是返回原點,重尋典範。於是個人動了念頭,很想將老一輩的著作重新整理,出版成套書,此一構想,獲得潔祥兄的支持,兩人初步商談,訂下幾條原則,一、收入此套叢書者以五十歲(含)以上為主;二、是史家、行家、專家,不必限制為學者,或在大專院校,研究機構者;三、論文集由個人自選代表作,求舊作不排除新作;四、此套書為長期計畫,篩選四、五十位名家代表作,分成數輯分年出版,每輯以二十位為原則;五、每本書字數以二十萬字為原則,書刊排列起來,也整齊美觀。商談一有結論,我迅即初步擬定名單,一一聯絡邀稿,卻不料潔祥兄卻因某些原因而放棄出版,變成我極尷尬之局面,已向人約稿了,卻不出版了。之後拿著企劃書向兩家出版社商談,均被婉拒,在已絕望之下,幸得蘭臺出版社盧瑞琴女史遞出橄欖枝,主動找我,願意出版,才解決困局。但又因財力、人力、市場的考慮,只能每輯以十人為主,這下又出現新困擾,已約的二十幾位名家如何交待如何篩選?兩人多次商討之下,盧女史不計盈虧,終於同意擴大為十五位,並不篩選,以來稿先後及編排作業為原則,後來者編入續輯。

  我個人深信史學畢竟是一門成果和經驗累積的學科,只有不斷累積掌握前賢的著作,溫故知新,才可以引發更新的問題意識,拓展更新的方法、理論,才能使歷史有更寬宏更深入的研究。面對已成書的樣稿,我內心實有感發,充滿欣喜、熟悉、親切、遺憾、失落種種複雜感想。本叢刊初編自有遺珠之憾,也並非臺灣史名家只有這十四位,此乃初編,將有續編,我個人只是斗膽出面邀請同道之師長友朋,共襄盛舉,任憑諸位自行選擇其可傳世、可存者,編輯成書,公諸同好。總之,這套叢書是十四位名家半生著述精華所在,精采可期,將是臺灣史研究的一座豐功碑及里程碑,可以藏諸名山,垂範後世,開啓門徑,臺灣史的未來新方向即孕育在這套叢書中。展視書稿,披卷流連,略綴數語以說明叢刊的成書經過,及對臺灣史的一些想法,期待與焦慮。
 
卓克華
2016.2.22元宵 於三書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33479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3月6日晚,美妝原創爆品一站式全案服務商品域美創創始人趙昆在「直播爆品學院」進行了主題為《疫情影響下春夏爆品的底層邏輯》的騰訊看點直播首秀,從疫情拐點下的新變局、新品類、新機會三大維度,全面深度地剖析了由於疫情所引發的美業大變局,所催生的新品類機會及應對策略,內容重磅,全程乾貨,堪稱「2020春夏爆品指南」,為行業人士撥雲見日,指點迷津,解碼未來密碼。 大變局 2019年中國化妝品正處於大變局的進程中,發生在2020春節的新冠疫情,無疑會加快這一進程。颶風的形成,可能只是蝴蝶在扇動翅膀。化妝品的大變局,源頭是消費者的變化。我們就一起先來探討這個源頭——消費者變局。 消費者變局 這次疫情無疑在所有消費者的心裡投入了一個巨大的炸彈,炸彈的餘波還會延展到很遠的地方。那麼疫情對化妝品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會有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到底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疫情期消費者使用化妝品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宅在家裡和上班後。 疫情的爆發階段,天天宅在家,人還處於恐慌之中,不用出門當然不用化妝,也無心化妝。除了一小部分沒心沒肺的小女孩在家跟著視頻學化妝,打發無聊的時間。護膚品的使用也很少,基本只有水乳,做最基礎的護理。平常精緻的女主人們,只好在家做飯洗碗,手上一股淡淡的油煙味,自然也沒多少興致做皮膚護理。 上班後,口罩和化妝品相生相剋,相愛相殺。戴口罩對彩妝依然影響很大,底妝和眼妝開始恢復使用;護膚方面,大部分消費者恢復了基本的護理,特別是口罩臉、酒精手、疲倦肌的護理。 整個疫情階段,化妝品消費心理變化可謂一波三折:恐慌階段,無心化妝護膚;觀望階段,少量護膚,很少化妝;調整階段,較多護膚,盼望化妝;報復階段,更多護膚,更多彩妝!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調整階段,離春暖花開的日子很近了,讓我們一起來期待化妝品報復性消費階段的來臨! 都說斷舍離很難,疫情卻讓一部分消費者學會了斷舍離。不少消費者刪掉了手機里很多的APP,退掉了很多的群,屏蔽了很多好友的朋友圈,這是信息的斷舍離;丟掉了家裡多餘的家具、生活用品、衣服,只保留用起來最舒適的,這是物質的斷舍離;消費者也開始發現,雙11買的滿滿一化妝桌的化妝品,自己真正喜歡和真正適合自己的也就那麼幾種。該丟掉的就丟掉,這是化妝品的斷舍離。 正在經歷的這場疫情,對化妝品消費心理會產生什麼樣的黑天鵝效應?消費者是學會了斷舍離,還是更加貪嗔癡呢?斷舍離是理性,貪嗔癡是感性,人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的中間徘徊。 今天消費者的一句口頭禪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品域美創對200名消費者進行了深度調研,初步總結出:疫情讓消費者在8大化妝品消費傾向中站隊,我們就稱之為8大派吧。 1.理性派:這次疫情,真正引領我們走出困境的是科學家,特別是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張文宏醫生成為了全民崇拜的偶像。反觀不少小鮮肉流量明星,國內有疫情,就逃到了國外去,國外有疫情,國內平靜了,又急急忙忙要回來。這段經歷讓很多的消費者認識到理性看待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盲目的跟風會迷失自己。具體到化妝品行業,一部分消費者會變得更加的理性。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會更多的去關注產品的技術含量,產品的內核。 2.醒悟派:疫情也讓一部分消費者想到,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臨。疫情過後,更願意給自己買一些以前喜歡而不敢買的好的產品,如LAMER、CPB。那些因為貪便宜而買的化妝品,以後可能就會買的少一些了。 3.科技派:疫情讓多數消費者更有科技素養,如新冠病毒的分離、核酸陰陽性檢測,特別是治療藥的篩選:選藥物、做細胞培養殺菌試驗、做動物試驗、做人體臨床。這個過程和功效化妝品的開發非常相似,如開發美白化妝品,先篩選美白活性物,我們把VC加入培養的黑色素細胞中,看黑色素細胞減少了多少,如果數據理想,就會做動物實驗或者替代動物實驗,再找志願者做安全性和功效性測試。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功效化妝品開發的原理和過程感興趣。 4.殺毒派:對防護抑菌品類的需求會持續,如非典後防護抑菌產品熱度持續兩三年。這次疫情此類產品的熱度可能會延續更長的時間。 5.中醫派:此次疫情的防控,中醫的表現非常搶眼,湖南中醫防治疫情上了熱搜,中醫預防的藥劑方子在網上廣為流傳。聯想到非典後有一波植物護膚的高潮,這次中藥植物成分的護膚品也會迎來一波新的熱潮。當然產品的調性會更中國、更世界,產品的功效要求會更高。 6.預防派:這次疫情到目前為止,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個人身體的免疫能力是最大的本錢,免疫能力強的可能比得一個感冒還輕鬆,有身體基礎病的可能會發展為重癥。這個理念會潛移默化發展到護膚方面,需求層次更高的消費者,從關注皮膚護理上升到關注皮膚健康。這兩年抗糖化、抗初老化妝品的流行也是一個苗頭。 7.醫美派:這次全國人們對逆行的白衣天使非常欽佩,高度讚揚。相信醫學和護膚結合的輕醫美產品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對醫生的敬佩和信任會延續到輕醫美的護膚上來。 8.隔離派:疫情期的出門帶手套、回家反覆洗手的習慣,讓消費者的隔離意識空前強化起來。快餐外賣的非接觸式配送非常火爆。一部分人形成了非接觸強迫癥。在化妝品包裝形式上,消費者也更信任非接觸式產品,如噴霧、真空、泵頭等,一次性的包裝更讓人放心,對敞口瓶包裝會有一丟丟的顧慮。 這8個派別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疫情之後消費者畫像。每個派別中一些有聲浪的消費者,就會成為KOC、KOL。 很多同行都看過《烏合之眾》,消費者的思維特點是個體和群體混合。既有自己獨特的需求,也有從眾的心理。 這8個消費者畫像雖然風格迥異,但底層邏輯是相通的:追求快樂,逃離痛苦;追求希望,逃離恐懼;追求認同,逃離排斥。 消費者接受爆款是有個過程的,需要內部和外部的雙重觸發。時間、金錢、體力、腦力等因素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品觸發消費者的因素當然是顏值、功能、口碑。消費者拿到產品,能否堅持使用,甚至近一步購買,是一個不斷受到獎賞的過程。產品的卓越體驗、操控感、快速功效成就感都是很好的獎賞。 不同派別的消費者需要不同的爆款,但爆款形成的過程是基本相似的。 所以,我們需要尊重消費者、研究消費者、洞察消費者,然後方可明道、取勢、優術。 渠道變局 大家都知道,化妝品是標準品,是快消品,化妝品的銷售高頻觸達非常重要。無論是線下渠道,還是線上渠道,流量都是第一位的。今天所有的營銷之爭,都是有效流量的爭奪。在繁華的商業中心開旗艦店是為了有效流量;上天貓京東是為了有效流量;找李佳奇、薇婭、辛巴帶貨是為了有效流量;打造自有平臺和私域流量,也是為了有效流量。不同渠道的流量效率是在快速變化的,就像股市一樣變幻莫測。這次疫情,對化妝品各個渠道的流量效率變化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推動作用。 行業人士觀察,這次疫情中,實體絕處求生,電商穩中有進,播商一支獨秀,微商浴火重生。 前段時間,各個渠道全民賣口罩和消殺只是短時間的特殊現象,各渠道的化妝品的真實銷售表現更值得分析。 眾所周知,很多實體店都是處在艱難的生存階段,有一些也已經在摸索線上轉型。這次的疫情讓實體店絕處求生,更加堅定了轉型的決心,行動更快。我們樓下有一家一千多平的餐廳,年夜飯訂的非常火爆,疫情來了,一紙命令,堂食停止,賣的名貴食材積壓如山。老闆和夥計們通宵開會想辦法,把食材按菜式配好,請大廚一道道錄上烹飪流程。在會員群里、附近社群里傳播和促銷,取得了挺好的銷售業績。就像這次美妝行業的林清軒,完成了教科書式的線下轉型線上。 電商在播商的加持下,穩定發展,站內流量受限,站外流量成為發展機會。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完美日記的報導,在彩妝消費斷崖式下降的環境裡,仍然保持了好的銷售業績。我們有一家做唇釉的客戶,在2月中旬請李佳琪播了一場,一次也有過千萬的銷售。消費者雖然還不用口紅,但消費者非常喜歡想像自己用口紅的樣子。 播商短暫影響後仍然是生力軍,播商的選品有它本身獨特的特點:足夠鏡頭感、吸引眼球、足夠的B格、足夠的體驗感、足夠的高性價比。我們可以把適合播商渠道銷售的產品叫做播商品類。疫情期播商的選品需求很大。我們品域從2月17號正式上班,平均兩三天就要開了一場播商選品視頻會議,也是受到高頻率視頻選品會議的啟發,我們要做一個關於直播爆品的直播號,和行業人士共同探討選品方法,共同評測分析推薦新品。 播商和電商都是恢復的較快的渠道,在二月份就出現了銷售小高潮。目前我們工廠催貨客戶都是這兩個渠道的。 微商的組織方式是有效的,從模式經營轉化到產品經營後,會出現浴火重生。較高品質產品和較高客單價產品,熟人背書的微商傳播比電商和播商更有優勢。微商在這次疫情的表現讓人重新看到了希望。朋友圈流傳一篇文章《當年鄙視微商的,2020都活成了微商》。 更宏觀地來看,這次疫情成了幾個渠道融合的催化劑,原本需要一兩年完成的融合可能在幾個月內就完成了。 這次疫情加速了美妝行業的變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價格戰和價值戰的PK。 美業老闆,2020的一個最難做的選擇題就是價格戰還是價值戰。 2019播商主要是低客單的同質化產品,2020,播商有可能主要是更高品質的個性化產品。2019播商搶了拼多多的市場而快速崛起,2020是延續2019的價格戰還是會有另一番景象呢? 很多業內分析人士都認為,在消費者變局和渠道變局的雙重推動下,2020播商的交戰陣地將是天貓品牌店,甚至是和進口品PK。 品牌、產品、主播會有更強的個性,更快的更新速度和更快的反應速度。2019年播商主要在幾十元客單價的範圍內收割,2020播商會在50-80-200元的更大範圍內競爭。這個價格範圍內的產品,消費者期望要有大牌的調性、媲美大牌的高科技、和大牌同源的供應鏈,這樣的產品會受到消費者更多的青睞。 產品是價值戰的核心:看起來像大牌,摸起來像大牌,塗起來像大牌,效果像大牌,唯一就是價格不像大牌。大牌買一瓶,國產平替買一套。 消費者的感性對產品超高顏值的要求越來越高,2020的品牌和產品對策劃設計的需求將大幅提高。需要非常專業的、國際化的策劃設計公司,並且需要極高的性價比,和極快的反應速度。 消費者的理性需要產品有國際研發水平,簡單找個OEM工廠仿版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需求,需要有真正的全球研發製造資源。 消費者對80-200元這個區間的護膚品的心理期望較高,介於普通護膚品和功效護膚品之間。需要產品使用三到四周,一個皮膚生理周期後,有比較明顯的膚質改善。這對配方的活性物、濃度、配方搭配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功效性的驗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對包材的庫存儲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材生產企業需要對暢銷款的包材,儲備較大量的庫存。給新客戶小批量測試後可迎接快速到來的大批量訂單,並快速交貨。 價格戰就是產品陷入高度同質化的漩渦,被迫追求絕對的低價。價值戰是產品有足夠的個性和足夠的品質,追求的是零售價和產品成本倍率的最低。目前價值戰是國內化妝品PK國際品牌最重要的武器。 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資源優勢,選擇價格戰或者價值戰。但我們普遍認為價值戰更有未來。 因為所有的競爭最終都是消費者心智的競爭,消費者只認可每個細分品類的第一名。消費者在內心裡一定希望自己買到的是高端品質產品,價格誘惑只是暫時的。高端品質是「靈魂伴侶」,價格戰只是「一夜情」。 新品類 我們需要在美妝大變局的層面,去思考美妝的新品類。 從疫情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明確的疫情美妝品類。首先當然是充滿各個渠道的消殺產品,其次是帶抑菌功能的洗護產品,第三是受疫情觸發的護膚品類。如口罩臉的護理,品域美創從2月3號立項開發口罩面膜,一周的時間,產品就完成備案上市,這是我們效率最高的產品開發項目。因為醫務人員取下口罩的臉,深深的震撼了我們。和口罩匹配的眼部妝容,也受到一部分精緻消費者的青睞。還有酒精手的護理,大量酒精消毒,造成手部皮脂的流失非常厲害,需要特別能夠補充和修復皮脂的護手霜。 從傳統的春季護膚品來看,花粉季節馬上到來,春季過敏的護理需求增多。複合疫情的口罩過敏,今年春季的敏感修復產品需求會更大,將成為功效護膚的重要品類。 春夏季品類、疫情品類、播商品類,三個品類的疊加,形成了今年的春夏季品類的紛繁複雜。 註定了今年的夏季品類,比往年會更加的複雜,更加的不確定。 春夏品類,春季幾乎廢掉,馬上又到夏季,夏季本來是傳統淡季,如何淡季不淡,行業人士近幾年一直在探討。今年更需提前規劃,提前搶點。 我們都知道春夏季比較熱門的品類有:敏感修復、防曬隔離、洗護清潔、毛孔管理、身體護理、面膜、補水、底妝等。 播商熱門品類有:大牌平替、劑型創新產品、進口品、成分黨、輕醫美、植物來源的功效產品。 疫情新生品類:具抑菌功能的洗護產品,酒精手、口罩臉護理品、眼部彩妝、非接觸式包裝的流行。 同時兼顧春夏季產品、播商產品、疫情產品三大特點的產品,顯然沒有多少現成的產品可以去抄襲。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原創開發能力。作為原創爆品開發專家的品域美創,正在夜以繼日地開發三者兼顧的產品。我們願意和播商、品牌方、供應鏈、策劃設計方,更好的分享和合作。 今年夏季可能出現美妝特斯拉,以特斯拉 MODEL X 爆銷為例,不僅僅只是因為新能源,不僅僅只是擁有輔助自動駕駛功能,從實用的角度看,MODEL X複合了跑車、SUV、商務車的功能。雖然有價格高昂、充電麻煩的不利因素,但仍然受到追捧。多場景、多功能、具備硬核技術的跨界複合產品,是創新爆品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階段,播商電商率先引領美妝消費止跌反彈。播商產品,個性化定製非常重要,要求有快速的產品開發能力和供應鏈快速反應能力。我們知道,3月份行業的產能將比較有限,化妝品生產企業的產能還在恢復中,包材原料貿易和生產企業的恢復會更慢一些。樂觀預計,產能的小高峰會在4月份出現。 按照目前供應鏈的情況,現在規劃開發的產品,都已經都是夏季產品。夏季產品,品類要夠多、個性化要夠鮮、背書要夠牛B、交貨要夠快、性價比要夠高,才能在化妝品報復性消費的夏季,奪回春季的銷售損失。如果夏季產品開發不當,就不能避免季節性的銷售下降,更難以彌補已經形成的春季銷售損失。 可以預計,消費者從4、5月開始,存在美妝報復性消費的機會。除了當季產品,具有一定功效的護膚品,都可能會承接這個機會。具備大牌品質的護膚品,特別是具備一定功效的精華液,可能迎來一波銷售的高峰。 從行業格局看,已經處於細分品類突圍期,表現搶眼的新銳品牌都擅長細分品類創新。細分品類和新銳品牌的機會更加的明顯。 如何進行細分品類創新?為產品找到超級符號非常重要! 一款超級爆品,一定會有一個超級符號。超級符號就是人們本來就記得、熟悉、喜歡的符號,並且還聽從它的指揮。 ... 丨膠囊面膜,品域出品 ... 丨鑽石面膜,品域出品 將超級符號巧妙地嫁接到品牌和產品中,就會產生超級品牌和超級產品。一個產品開發能否成功,就看能否成為消費眼裡的超級符號(丸美彈彈彈)。超級符號的意義就在於降低產品被發現和被記住的成本。一切產品的創意就是為了降低營銷傳播的成本,產品自己會講故事,非常重要。 2020春夏季11個細分品類爆品 接下來,我們對2020春夏季11個細分品類爆品做一個簡要的預測: 1.創新面膜 2.創新底妝 3.大牌平替精華液 4.大牌平替護膚系列 5.特證功效產品 6.輕醫美護膚 7.無添加極簡春夏季護膚 8.國潮彩妝 9.眼部 10.泡泡系 11.特色身體乳 一手抓爆品,一手抓內核,兩手都要硬。 我們重視爆品,但我們更應該重視爆品的內核。我們常常追求爆品,我們卻不一定想到原來爆品還有內核。我們要考慮產品當下的優勢,也要考慮產品兩年、三年後的優勢。產品越是快時尚,我們越需要有一顆強勁的「芯」。我們要思考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品牌護城河在哪裡? 品牌的核心技術優勢一定是規劃出來的,技術優勢的形成一定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我們既要做出很好的市場洞察,也要做出很好的技術洞察。我們不要對一年兩年的自己要求太高,但一定不要小看五年十年後的我們。 沒有市場洞察,我們可能不能生存;沒有技術洞察,我們可能不會發展。一個品牌如果長期處於生存階段,就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們的內「芯」應該更強大。 化妝品的競爭,短期看是營銷的競爭,中長期看一定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認為化妝品沒什麼核心技術,那是無知者無畏;認為核心技術可以輕易拿到,或者核心技術可以依賴OEM工廠免費提供,那真是天真的想法。 核心技術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外包,研發和核心技術外包,在國際上是非常通行的做法。品域美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品牌方提供核心技術規劃和定製服務。 我們要相信,未來所有的新興高增長企業,都是高科技企業。科技會成為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一個戰略爆品的真正內核。我們的產品夠不夠硬核,將是品牌創始人,高級產品經理們深度思考和追求的。有人會說,我就一個賣化妝品的寶寶,給我講這麼沉重的東西幹嘛?因為我們不去思考這些東西,我們就只能一直去做模仿,只能一直去做低客單價的東西。 新機會 擁抱消費變化就是擁抱新機會,擁抱渠道變化就是擁抱新機會,擁抱產品變化就是擁抱新機會。 成熟品牌的開發新品類,需要甩掉慣性思維,需要外包思維。成熟的品牌搶占新的消費群體,占領播商等新渠道,不妨嘗試外包思維。找到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找到靠譜的全案服務商,快速直接連結最有活力的消費者和最高效的供應鏈。發揮自身的品牌影響力的槓桿作用,推陳出新。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就能撬動地球! 當前品牌方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到最有活力的消費者群體,想明白他們最喜歡什麼樣的產品;找到最靠譜高效的供應鏈,想明白強強合作才能共贏。 新銳品牌抓的就是品類賽道,這是一場聽不到發令槍聲的比賽。選對賽道搶先跑,並且耐力還要很好,就有機會成為細分品類的獨角獸。找不準細分品類的新銳品牌只能是燒錢的新貴品牌。 今天很多新銳品牌的賽道思維非常清晰,從細分精華類、細分彩妝類、細分功效類都產生了高速成長的新銳品牌。相信在細分護膚、細分面膜、細分清潔、細分身體都會產生新銳品牌。 我們看到,今天的新銳品牌,很好的融合了電商、播商、微商、線下體驗各自的優勢,建立起了越來越高的品牌和產品門檻。只有建立在回頭客基礎上的產品爆款才有意義,甚至是引流爆款都需要回頭客。 雖然,消費變化、渠道變化、品牌變化,千變萬化,但是牽牛隻有抓住牛鼻子,這個牛鼻子就是細分品類創新的工,就會駕馭變化,化危為機,脫穎而出。 如何把握新機會? 目前國內美妝產業鏈、品牌、研發製造者、渠道、消費者四者之間,消費者的地位提升最快。國產品牌的影響力在削弱,直播、電商+電商新渠道快速崛起,研發製造者競爭激烈。整個美妝產業鏈都是以取悅消費者為中心。堅持產品為王,堅持高效觸達。 1.一季度不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多數品牌和產品的銷售是,一月廢掉大半,因為年前物流停運;二月基本廢掉,除了賣和送消殺類產品;三月銷售將艱難啟動,還要看庫存對不對路。這樣來看,第一季度,只能打手上的牌。不管是什麼情況,特別優秀的賺一點,比較優秀的能持平,一般情況都在虧損,所以我們不必為打翻的牛奶瓶而哭泣。 2.產品開發謀定而先動 大家都在迷茫的時候要先清醒,大家都在無聊的時候要先緊張,大家都打價格戰的時候要打價值戰。產品開發,同樣的成本要找到最好和合作夥伴,因為產品的競爭力是在開發的時候就決定的。武器一旦上了戰場打響,就絕無拿回去返修的可能,只能持續到這場戰爭的結束。今天的產品開發已經到了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時候。 現在我們正在為第二季度抓牌。產品開發有周期,火了再跟風是暈招。認清品牌、產品、消費者、渠道、科技、供應鏈、數字化和顏值化的底層邏輯,用好產品開發的劈裂劍、合璧劍、分子劍、雕龍劍等工具,審時度勢,選好合作夥伴,謀定而先動。先動就是先機,先做就是吃肉,後做就是喝湯。 3.抱團取暖,全產業鏈抱團互動,真誠互信,都說人話,結拜兄弟或結婚生子 產品鏈以前的做法是:品牌方想做1萬支眼霜,告訴五家OEM廠,我要做10支眼霜,你們提供方案和打樣。OEM廠一看這麼大的量,自然非常重視,找包材、想概、做設計、做提案。其中有一家還來了個超低價,等到正式下單一萬片,廠家一算虧本了,怎麼辦?也許是提價,也許是不提價,偷偷地調配方。這樣的產品上市,消費者可能就不買帳了。現在產業鏈各方應該更誠信、更公開透明,把大家的聰明才智都用在開發出優質對路的產品上來。 義結金蘭是中國人建立信任的好方法,我們渠道方、 品牌方、策劃設計方、工廠方、原料包材方可以建立戰略合作機制。把桃園結義升級為更好的契約精神和專業精神。最大限度的降低產業鏈外部溝通成本,提高產品開發準確率和上市成功率。 再進一步的方法就是結婚生子,產業鏈各方可以在具體的項目上進行投資合作,市場銷售投入、品牌投入、產品開發投入、 研發製造投入、供應鏈投入都可以估值合作,當然前提是大家都足夠的智慧、足夠的有格局。死守自己的100%倒閉,不如送出80%共同大發展。 4.化妝品世界工廠的機會 疫情發展的新態勢,中國已經穩定大局,恢復生產,提振消費,國外卻到處忙於抗疫。目前和較長時間內,國際商務包括物流嚴重停滯,對快速上升的進口美妝會產生較大的打擊。我們對國外的疫情深表憂慮和同情,同時這對於國內品牌,存有一個反攻進口化妝品的時間窗口。讓消費者發現,原來國產化妝品還有這麼多高品質、高情懷的品牌和產品。也許這就是一個中國真正成為世界化妝品工廠的機會。 黑暗之中,才見繁星;危機之中,方展本色;謀定先動,大破大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當我們把消費者看大了,一個消費者的喜怒哀樂,如同一個微觀的宇宙,讀懂了每一個普通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便懂了真正的爆款誕生的能量源泉。 當我們把自己看小了,看平凡了,我們只需要順勢而為,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我們就會在平凡當中創造不平凡。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NGegR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2534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霧峰打嗝改善中醫診所西屯晚上淺眠看什麼科台中缺乏食慾治療中醫
南屯噁心中醫推薦 霧峰憂鬱症治療中醫 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大雅打嗝中醫推薦 龍井強迫症看什麼科 許多人都在間中醫診所看好的神岡腎臟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台中噁心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網路評比不錯的中醫診所南屯情緒緊張中醫推薦 神岡肩膀緊繃酸痛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vx38ac41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